close

欠一個半月


     四月最後一個禮拜在姊姊的拜託下去當電燈泡。意料外的行程變成此行最值得懷念的部分,預計的則遠低於所期待。臨時不知誰提出想去海門天險,到海門天險站發現中正路的入口被封,往右邊看似可能上去的地方找,無意闖入已荒廢的住宅區,怪怪的,於是也沒真的深入。走一走遇到一位婦人,詢問完怎麼去海門天險的路就立馬離開。從郵局左側的小路沿階梯向上,走入船里步道到一個有四面佛的入口,問問一旁掃地的阿婆怎麼去海門天險,她指引串珠步道。上到海門天險後,我們走正門大的柏油路下來。短短路程卻讓人回味再三。

    串珠步道是條原始的山林小徑,阿婆說它少人去、很自然。它給我的感覺就是悠閒,平易近人但又人煙罕至,是隱藏版的步道。沿途會經過小溪,在綠蔭遮住日光但又不致陰暗的林中,聽潺潺溪水流過,感受山。

上到營盤再到砲台的階梯青苔滑,行走必得小心。然而在見到營盤址時,蠻驚訝的,訝異於那麼完整的古蹟卻有如此靜謐的氛圍,讓人不由自主安靜下來,深怕打擾到在這安息已久的它。營牆石塊砌法特別,砌面與地非水平,而是呈四十五度角,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人字砌!真想知道關於它的故事,還記得高一人社班時台南古蹟戶外教學,教授一路帶領我們認識一個個遺跡時那種滿足。那種滿足對照現在古蹟前渴望求知卻不得的失落。

    砲台區就顯得比較像在公園的範圍,思古幽情在,卻偏向於瀏覽公園展示物台南古蹟的感覺。我想起當時觀賞完古蹟後問的一個問題,古蹟的開放與否,台南古蹟開放參觀,那能不能直接讓它和人群連結?它可以參與人們生活,而非只是人們參觀它。它能不能不只是死沉沉的展示物而有其他可能?我希望每一處都能如以前一般活著,如:我們就在裡面學習或閱讀。但在灶房呢?我覺得炊煮是它活著的表現,但這會傷害古蹟……如果說古蹟或遺址是為使我們了解前人的生活,那了解後呢?海門天險這群性質不同的古蹟呢?我反而希望它愈不受打攪愈好。

    和平島行,不知是不是我們去錯地點,和平島公園既小而無太多地質景觀,飲食消費又如每個風景區一樣暴貴……隔天的傳藝中心只有好一點,但也貴而不實,展覽和戶外公演值得看外,占地一半都是商家,有點無聊。晚上羅東夜市吃飽飽,增肥大計畫。總結:我是自動感應型電燈泡,白天不運作,夜晚自動發光,超好用的!有需要可以找我,但要包吃住XD   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O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